儿科是全面研究小儿时期身心发育、保健以及疾病防治的综合医学科学。凡涉及儿童和青少年时期的健康与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范围。其医治的对象处于生长
发育期。
《
黄帝内经》对儿科疾病已有记述,在《
史记》中
扁鹊在
秦国医小儿病是中国最早的小儿医。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医方中也发现当时已有婴儿索痉、婴儿病痫等记载。唐代
孙思邈著《备急
千金要方》已按病症分类记述小儿疾病。唐朝开始在
太医署内设
少小科与内、外、
五官科并列。
19世纪后期,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,
医疗服务日益向专科化方面发展。为了同这一趋势保持同步,
医学院校中的课程设置也开始分化。在美国,儿科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。
2023年11月,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医医院儿科建设的通知》,提出二级公立中医医院应普遍开设儿科门诊,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应开设儿科病房,到2025年,实现全国三级中医医院、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设置全覆盖。
儿科主要以系统划分呼吸、消化、循环、神经、血液、肾脏、内分泌、遗传代谢、免疫及新生儿医学等。此外还有
传染病和急救医学等,虽然在分类上与内科相似,但是其研究内容及内在规律与成人差别颇大,不能混淆或替代。
儿科学属
临床医学的学科,研究对象是自胎儿至青春期的儿童。它是一门研究小儿-青少年
生长发育规律、提高小儿-青少年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质量的医学科学。
儿科学研究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促进生理及
心理健康成长和疾病的防治。有
儿童保健、呼吸、
心血管、血液、肾脏、神经、内分泌与代谢、免疫感染与消化、急救以及
小儿外科等专业。每个专业学科又和
基础医学某些学科有密切联系,如生理、生化、病理、遗传以及
分子生物学等。
②
妊娠中期,自13周至28周(16周),此期胎儿体格生长,各器官迅速发育,功能日趋成熟。至28周时,胎儿
肺泡发育基本(
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)完善,已具有气体
交换功能,在此
胎龄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。
③妊娠后期,自29周至40周(12周)。此期胎儿体重迅速增加,娩出后大多能够存活。做好婚前、
孕前体检,普及
孕前咨询,定期监测胎儿
生长发育,避免接触
有害物质和滥用药物,预防感染,保持良好心情是孕妇和胎儿的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。
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,
死亡率也高,约占
婴儿死亡率的1/3~1/2,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。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、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,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、生命受到威胁重要时期。
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
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水平、妇产科和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指标,也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。切实做好围生期保健工作,通过儿科和妇产科工作者协作,控制影响围生期死亡率的因素,提高围生期保健水平,有利于降低围生期死亡率。
此期为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,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和
蛋白质相对较高,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,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,发生
佝偻病、
贫血、
营养不良、腹泻等疾病。婴儿期体内来自母体的
免疫抗体逐渐消失,而自身
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,对疾病的
抵抗力较低,易患
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。此期保健重点在提倡母乳喂养、指导
合理营养和及时
添加辅食、实施计划免疫和预防感染。
自满3周岁至6~7岁。此时期体格发育进一步减慢,但智能发育增快、
理解力逐渐加强,好奇、好模仿,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。可进入幼儿园,学习简单文字、图画及歌谣。此时期
可塑性很强,应重视思想品德教育,培养他们爱劳动、爱卫生、爱集体、懂礼貌等优良的品质。应开始重视眼和
口腔卫生。仍应防范发生传染病、意外事故和中毒等。
小儿
皮肤黏膜的屏障功能以及
细胞免疫、体液
免疫功能均较成人低下,易患
感染性疾病。新生儿通过
胎盘从母体获得的
IgG,生后6个月以内有一定免疫作用,但六个月后逐渐消失,其自主合成IgG能力一般要到6~7岁才能达到成人水平。婴儿期分泌型
IgM抗体不能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,所以新生儿易患革兰阴性细菌感染。
药融云数据显示,在我国零售和等级医院终端市场,儿科
中成药2023年上半年销售额近233亿元,预计全年将突破100亿元,达到2013年以来的销售峰值。